涓涓清流润旱塬 群众喝上放心水——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惠及民生
静宁县城调蓄水池。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张燕茹 杨唯伟
记者来到静宁县县城北的八里镇,沿葫芦河河道右岸漫滩阶地上,放眼望去,一座巨大蓄水池宛如一大块碧蓝色的蓝宝石,镶嵌于这片平缓的川地中,蓝天与碧水相映,像“大海”一样壮阔。走近蓄水池,水质清澈,微风吹过,波澜起伏,一股潮湿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就是引洮供水工程库容量最大的调蓄水池——容积约196万立方米的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的县城工程调蓄水池。
调蓄水池波澜起伏。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通水以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水资源匮乏问题,破解了城乡生产生活、工业、生态用水难题,圆了百姓半个多世纪的“引洮梦”。
打通“水动脉”
静宁县历史上干旱缺水,属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长期以来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广大群众正常生活,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年九旱”“一碗油换不了一碗水”曾经是当地的真实写照。年近八旬的静宁县居民王银录老人的记忆中,祖辈们“吃水靠肩挑,种地靠天收”,小时候天不亮就去几里外的山沟排队去挑水,挑来的水质不干净,有时候水里面有丝线状小虫子。
引洮河水,解陇中渴。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十三五”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解决城乡人饮用水需求。2021年9月,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在静宁县举行通水仪式。
俯瞰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引洮骨干工程的建成,打通了工程‘大动脉’。而配套工程是骨干工程延伸,打通配套工程‘毛细血管’,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供水任务。”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杨亚平介绍,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是引洮二期的末端工程,概算总投资15.5亿元,设计年供水量3413万立方米,建成农村人饮水厂4座,调蓄水池7座292万立方米,管线24条260公里,解决静宁县城及21个乡镇4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记者在公司墙面上看到,以“启航、奋斗、拼搏、收获”为专栏,记录了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的建设历程:该工程于2016年12月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2017年7月组建成立静宁县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3月经省水利厅批复,4月县城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3月猴儿咀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3月上赵工程、田堡工程、小岔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6月由省水投公司、静宁县政府按照合作经营协议成立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9月,县城工程调蓄水池开始蓄水;2022年6月完成静宁县城区水源整体切换、8月城区居民喝上了“引洮水”;2023年6月静宁县净水厂建成试运行,8月静宁县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农村水厂通水,10月静宁县21个乡镇全面供水。
净水厂车间。
配套工程历经4年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干净、甘甜的洮河水穿山越岭,进入城区水处理净化车间,经过净化处理后输送到千家万户,从根本上解决了静宁县资源性、季节性、水质性缺水的历史问题,全面保障了全县40多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健全“水网络”
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的县城工程调蓄水池,颇具特色。调蓄水池平面形状为边角修圆的七边形,水池坝顶宽6米,池底长617米,宽425米,池底高程达1660米,池顶高程约1670米,最高蓄水位1669米,设计正常蓄水深度8.7米。
“围绕调蓄水池走一圈大约两公里,由于库容量大,这座蓄水池每年的水蒸发量高达20万立方米,提高了空气湿度,缩小了日夜温差,改善了局部小气候环境,净化了空气,维持了周边生态平衡。”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王亮亮介绍,县城工程的调蓄水池工程,作为静宁县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的重要部分,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2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
静宁引洮工程供水沙盘模型。
在公司的展览厅里,静宁引洮工程供水模型在此展现,主要的五大工程在沙盘上一目了然:猴儿咀工程从骨干九干渠接入,引水至猴儿咀净水厂,供水管线99公里,覆盖5乡镇6.8万人;上赵工程从上川输水干渠取水,经过3座调蓄水池及1座水厂,供水管线30公里,覆盖4乡镇4.5万人;县城工程从专用输水渠取水,主要供水范围涉及静宁县城关、城川和八里等乡镇,受益群众约17万人;田堡工程从上川输水干渠取水,经过1座调蓄水池和1座水厂,供水管线73公里,覆盖10乡镇7.7万人;小岔沟工程从小岔沟输水管线取水,供水管线56公里,覆盖5乡镇5.7万人。
这五大工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网络”,将洮河水输送到静宁县千家万户。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该公司专门绘制了县城供水平面示意图,对供水管网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这张图纸清晰标注了各段管道的埋设年限、管材类型(包括PE管、PVC管等)、管径规格和铺设长度,为科学供水提供了精准依据。
甘肃水投集团静宁供水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杨亚平介绍情况。
“我们计划以这张示意图为基础,分阶段推进管网改造工程。”杨亚平介绍,首先将更换使用年限较长的管道和管径偏小的老旧管道,铺设耐腐蚀、高强度的新型复合管材。改造完成后,将有效降低县城供水管网漏损率,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供水服务。
提供“水支撑”
走进公司的静宁县县城净水厂,一套现代化的水处理系统正在高效运转。调蓄水池里的原水首先经过细格栅,将水中悬浮物、藻类等杂质一一拦截;进入混凝池中,聚合氯化铝药剂与水充分混合,形成致密矾花;然后水流依次通过网格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有效提升悬浮物沉降效率,最后经过V型滤池过滤后,清澈达标的自来水通过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在公司的静宁县城乡供水信息化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流,勾勒出一条“数字水脉”的生动图景。在这里,从原水到自来水的完整净化旅程一目了然,每个环节的流量、水浊度、PH值等核心指标实时刷新。
静宁县城乡供水信息化调度中心。
“这套系统相当于给供水体系装上了‘CT机’。”静宁县县城水厂厂长席树桐说,目前公司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监测平台的深度应用,水厂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成功打造出高效节能的“黑灯水厂”,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
来到静宁县城东苑1号小区,居民王银录与老伴张玲娥正在品茶。王银录端起一杯引洮水泡的茶水,感慨:“现在不一样了,喝上了洮河水,你看这水泡出来的茶特别清亮,没有任何杂质,水质也软,比纯净水还要好。”
张玲娥打开水龙头,“哗啦啦——”清澈的洮河水流出。“以前的水有一层白沫、有碱味,水质硬,烧开水壶里有一层白色沉淀,不放茶叶、让人喝不下去。如今的洮河水既甘甜、又干净,和面做的面条、馍馍很好吃,洗的衣服也软和、不僵硬。总之,用洮河水洗衣做饭都很好。”她边说边拿出一盘食物招呼大家:“来尝尝洮河水煮的玉米和洋芋,原汁原味!”
静宁县城东苑1号小区里居民王银录与老伴张玲娥泡茶水。
“前几年干旱时特别缺水,人畜饮水极易受到威胁。今年春季旱情严重,我们不仅解决了人饮安全,还解决了部分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的灌溉问题,保障了静宁县受旱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杨亚平说。
据悉,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全面通水运行以来,累计调引洮河水1723万立方米,占到全县总供水量的87%,稳定向21个乡镇及城区供水,解决了全县11.4万户41.7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撑。
王银录对喝上洮河水的生活很满意。
“我们将维护好、管理好、运行好这项惠民工程。一如既往地践行为民宗旨,全力保供水、供好水,解决好民生企盼,办好民生实事,确保引洮供水这一民生工程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真正发挥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打实的工作成效提升广大群众对供水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王亮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