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丨崇信县水保站坚持在为民办实事中彰显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崇信县水保站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在为民办实事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为民办实事 助推乡村振兴”
提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效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项目优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把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在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坚持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充分征求项目区乡、村、社及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吸收采纳好的意见建议,积极争取2021年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资金660万元,在木林乡完成修建蓄水池1座,排水沟1900米,沟头防护450米、沟头回填6处、砂化生产道路2.94公里、绿化4.16公顷等水土保持措施,提升了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群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民办实事 为群众解难题”
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
崇信县水保站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坚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将工程措施重点放在农村公路和村庄附近的沟头水毁严重、农户排水不畅、危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隐患突出区域,通过沟头回填,布设涝池、蓄水池、新建排水工程、砂化道路、绿化等措施,彻底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且多年没有解决的沟头水毁侵蚀乡村道路和农户村庄,雨天排洪不畅等突出问题。木林乡史家山崾岘是崇信县城至木林的主干道,由于沟道深、沟面宽,路面塌陷,给群众安全出行带来不便,崇信县水保站依托塬面保护项目,实施沟土回填、沟头防护、双壁波纹管泄水等工程措施,使乡村道路加宽,土路砂化,排水通畅,方便了群众出行,既美化村庄,又预防水土流失,彻底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使水保项目成为最大民生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民办实事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崇信县水保站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全面推动崇信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和清洁水源的迫切要求,积极筹措资金276.53万元在崇信县新窑镇后河沟实施后河沟生态清洁小流域(一期)建设项目,完成新修梯田:1.9公顷;土地整治2000立方米;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整修300米,场院美化750米,生活垃圾处置房5处。在沟道整治区建设沟道清淤及水景观450米,在生态自然修复区建封禁围栏900米,道路绿化0.16公顷。通过项目实施,推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和清洁水源的迫切要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办实事 强化安全防护”
解决边坡水土流失及安全隐患
县城油葫芦咀是河道治理、河长制工作的成效体现,是群众闲暇时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由于道路左侧边坡较陡,今年雨水较多,雨水冲刷后边坡存在水土流失及边坡滑坡安全隐患,崇信县水保站多渠道筹措资金85万元实施油葫芦咀边坡治理项目,完成浇筑地梁193米,斜坡挂网喷浆2251平方米,修筑斜坡面导流渠11米,浇筑砼压顶182米,砌筑城垛式砖墙182米。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了油葫芦咀道路边坡水土流失及滑坡危险,保障了群众休闲娱乐安全。
“为民办实事 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管”
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项目
今年以来,崇信县水保站结合《水土保持法》10周年纪念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的水保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集会、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散发传单、印发小册子、出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宣传活动,使水土保持政策家喻户晓,共组织水土保持宣传20场次。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程序、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标准等事项全面公开公示。充分应用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对应办理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向开发建设单位及时讲清楚办理程序和要求,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截至目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3项。进一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管,按照省市要求扎实开展水土保持方案清查工作,对建成项目和在建项目未编报方案的建设单位,下达《限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通知书》,督促补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全面做好水土流失违法案件查处,加大水土保持巡查力度,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方,带动一片的作用。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严格按照规定核定各个生产建设项目应缴数额,及时沟通、主动衔接,逐步扭转收费难的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执法检查58次,累计发放各类执法文书51份,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06.7万元。
“为民办实事 加强於地坝防汛”
确保於地坝汛期安全
按照防汛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明确淤地坝防汛行政、巡查、技术三项责任,落实每座淤地坝巡坝预警人员1名,配齐防汛装备,扎实开展业务培训;严格防汛值班,及时修订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防汛24小时值班责任制和领导带班责任制;组织人员对全县3座骨干坝、5座中型淤地坝逐坝进行排查检查,树立安全警示牌10面,“三个责任人”公示牌10面,安装安全防护栏,维修上坝道路,处理坝区周围滑坡土方塌方,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开展淤地坝防汛应急演练,对淤地坝日常巡查、维修养护、雨情汛情上报、防汛抢险及日常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培训,进一步强化“三个责任人”思想认识,为全县淤地坝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民办实事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今年来,崇信县水保站把党支部与社区“共驻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群众办实事的主要抓手,使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在职党员学史力行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通过走访入户、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送学党史、养老保险、防汛减灾、水土保持法制宣传等宣传活动,围绕群众最关切的参保政策、医疗救助、住院报销等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开展政策宣传2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二是联合城市社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配合,人人争先,干劲十足,对安居村巷道内堆积的大量垃圾、杂草和以及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认真清理,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不仅改善了辖区环境面貌,也增强了在职党员学史力行的行动自觉。今年来共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5次。三是积极响应全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安排部署,落实机关单位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花城印象”行动,在单位门口摆放花箱2个,围墙栽植蔷薇花,在楼道内摆放绿植30盆。组织党员干部对单位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对楼道玻璃进行了彻底擦洗,营造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浓厚氛围,通过绿色鲜花点缀,单位内外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活力,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文明意识。被城市社区评为最美单位。四是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崇信县水保站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快速响应,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组织全站14名党员干部参加汽车站疫情防控点工作,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崇信县水保站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项目建设、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预防监督执法等工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今年水保站党支部为民办实事8件,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14件。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更好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内生动力,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