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织密民生水网 润泽城乡发展
□本报记者 李倩
水脉通,民生兴。静宁县以“节水增效、民生提质”为核心,打响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攻坚战,通过科技赋能、系统改造和长效管理等手段,全力破解群众用水难题,绘就一幅“水润城乡、安居乐业”的民生画卷。
静宁县城区部分老旧管网因年久失修,“漏损率高、水压不稳、水质波动”成为居民用水的“烦心事”。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短板,静宁县斥资1.8亿元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
在北二环东路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精准开挖作业面,工人同步安装新型PE管材,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普查县城供水管网,搭建静宁县供水信息化平台,建立城区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同时改造供水管网77.77公里,配套更换表具10970块。涉及东环路、北二环东路等城区道路19条,德美小区、兴美花园等小区36个。”县住建局副局长倪涛说。
目前,文屏山路等15条道路已完成管网敷设,36个小区内管网施工基本完工,信息化系统同步上线。
为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施工方实行分段作业、错峰施工、随修随通。“施工过程中,对主要路段和开挖的坑槽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封堵和安全警示提示。”倪涛说。
治理工程不仅覆盖城市水网,更向农村延伸。静宁县水务局同步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投资2000万元敷设输配水管401.7公里,新建检查井146座,改造入户工程2000户,惠及深沟、贾河等22个乡镇47个行政村的1.71万农村人口。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村告别“靠天吃水”,实现“同网、同质、同服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稳定水源,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
静宁县以供水治理为抓手,织密民生水网,既节约水资源,又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让“放心水”成为城乡居民的“幸福标配”,为静宁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